首頁>分析測試中心>

Science:MOF有效捕獲CO2

Science:MOF有效捕獲CO2

發(fā)布日期:2024-12-12 來源:貝士德儀器

▲第一作者:Rachel C. Rohde,Kurtis M. Carsch
通訊作者:Jeffrey R. Long
通訊單位: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,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
DOI:10.1126/science.adk5697
研究背景
碳捕獲可以減輕點源二氧化碳(CO2)排放,但基于胺的碳捕獲技術難以廣泛應用。在接近工業(yè)廢氣流的溫度(>200℃)下捕獲CO2引起了人們的關注,盡管在這些溫度下操作的金屬氧化物吸附劑通常表現(xiàn)出緩慢的CO2吸收動力學和對循環(huán)的不穩(wěn)定性。


研究問題
本文開發(fā)了一種具有末端氫化鋅位點的多孔金屬有機框架,該材料能夠在200℃以上的溫度下可逆地結合CO2——這種條件對于本征多孔材料來說是前所未有的。氣體吸附、結構、光譜和計算分析闡明了這種轉變的快速、可逆性質。結果表明,該材料能夠在低CO2濃度和高溫條件下進行深度碳捕獲。

圖1| 鋅氫化物金屬有機框架中的可逆高溫CO2捕獲

要點:
1.在多胺修飾的金屬有機框架(MOFs)中,CO2可逆地插入到金屬-胺鍵中,形成氨基甲酸鹽物種。另一個CO2插入化學的例子是CO2與金屬氫化物反應生成金屬甲酸酯,這在分子化學文獻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證實,并且在尋找可持續(xù)利用CO2途徑的研究中引起了廣泛關注。對于MOF Zn5(O2CH)xCl4?x(btdd)3,其逆向反應已被相關學者報道,當溫度超過200℃時,會釋放出CO2并形成ZnH-MFU-4l (圖1A)。

2.本文展示了ZnH-MFU-4l同樣能夠可逆地捕獲CO2以形成Zn(O2CH)-MFU-4l,但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化學反應發(fā)生在約200至400℃之間(圖1B)。原位結構和光譜數(shù)據(jù)證實了這一插入機制的定量性質,而擴展的CO2吸附-解吸循環(huán)、穿透曲線和動力學分析則突顯了這種機制的穩(wěn)健性及其在從各種點源捕獲CO2方面的潛在相關性。

圖2|ZnH-MFU-4l在高溫下的等壓和等溫CO2吸附數(shù)據(jù)

要點:
1.盡管之前沒有關于ZnH-MFU-4l在大氣和潮濕環(huán)境中穩(wěn)定性的報道,本文發(fā)現(xiàn)它在室溫下的自然環(huán)境中至少可以穩(wěn)定存在18個月,這一點通過粉末X射線衍射和紅外分析得到了證實。在純氮氣環(huán)境下對ZnH-MFU-4l進行熱重分析(TGA)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該框架在約450℃下仍具有熱穩(wěn)定性;在N2氣氛下,Zn(O2CH)-MFU-4l脫羧生成ZnH-MFU-4l的過程發(fā)生在180℃以上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純CO2氣氛下收集的Zn(O2CH)-MFU-4l的TGA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樣品質量直到300℃才逐漸下降,這表明在這些條件下脫羧反應受到了抑制(圖2A)。相比之下,在純CO2氣氛下收集的ZnH-MFU-4l的TGA數(shù)據(jù)中,最初出現(xiàn)了小的質量增加,然后直到約50℃時接近平臺期,之后質量單調增加到100℃,并相對恒定至300℃。超過110℃后,ZnH-MFU-4l的曲線與Zn(O2CH)-MFU-4l相似,這表明質量增加與CO2插入Zn–H單元生成Zn(O2CH)-MFU-4l有關。在只有20% CO2的N2氣氛下收集的ZnH-MFU-4l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出類似的曲線。

2.為了進一步研究ZnH-MFU-4l的溫度依賴性CO2吸附特性,本文在25℃至300℃之間收集了單組分CO2吸附等溫線(圖2B)。在25℃和50℃時,CO2的吸附呈現(xiàn)出逐漸且單調的方式,材料在1 bar下的容量分別為1.16 mmol/g和1.15 mmol/g。然而,在100℃時,低壓下的吸附非常陡峭,表明CO2在框架內的結合力很強,材料在1 bar下達到了3.23 mmol/g的容量。這種隨著溫度升高而CO2容量急劇增加的現(xiàn)象之前未曾在MOFs中報道過,通常MOFs的CO2容量會隨著從環(huán)境溫度加熱而單調下降。

圖3| ZnH-MFU-4l中可逆CO2吸收的光譜和結構表征

要點:
1.本文利用X射線衍射和固態(tài)核磁共振(NMR)光譜技術,研究了ZnH-MFU-4l捕獲CO2的機理。在200℃下,將ZnH-MFU-4l晶體暴露于200 mbar CO2中10分鐘,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分析發(fā)現(xiàn)其轉化為Zn(O2CH)-MFU-4l,證實了ZnH-MFU-4l中的CO2捕獲是通過CO2插入到Zn–H鍵中實現(xiàn)的(圖1B)。通過交叉極化從1H獲得的固態(tài)13C魔角旋轉NMR光譜,收集了Zn(O2CH)-MFU-4l、ZnH-MFU-4l以及在280℃下暴露于約1 bar?13CO2的ZnH-MFU-4l樣品的數(shù)據(jù)(圖3A)。在所有三個光譜中,位于100.9、139.3和142.8百萬分之一(ppm)的峰被歸屬于btdd2?連接體,而Zn(O2CH)-MFU-4l和Zn(O213CH)-MFU-4l光譜中位于170.8 ppm的13C共振被歸屬于結合的甲酸根碳原子。在Zn(O2CH)-MFU-4l的固態(tài)1H NMR光譜中,甲酸根C–H共振位于8.9 ppm。在Zn(O213CH)-MFU-4l中,由于與13C的j耦合(約190 Hz),這一特征分裂為8.6和9.1 ppm的兩個共振,與之前報道的甲酸根j耦合值195 Hz一致,并通過13C{1H} CP-HETCOR(交叉極化異核相關)數(shù)據(jù)得到支持。

2.本文收集了ZnH-MFU-4l在250℃下暴露于200 mbar干燥CO2的現(xiàn)場漫反射紅外傅里葉變換光譜(DRIFTS)數(shù)據(jù),這些數(shù)據(jù)支持了CO2插入機制的可逆性和快速性。通過從ZnH-MFU-4l在250℃下的光譜中減去CO2處理樣品隨時間變化的光譜,生成了時間分辨的差異光譜(圖3B)。在1分鐘的時間內,位于1613和2863 cm?1處的寬正振動峰逐漸增長,本文將這些分別歸因于甲酸根的C=O和C–H振動,同時伴隨著1792 cm?1處Zn–H振動的消失,這表明ZnH-MFU-4l轉化為Zn(O2CH)-MFU-4l。

圖4| CO2吸附和解吸的動力學

要點:
1.本文研究了ZnH-MFU-4l在含有低至1.5% CO2的N2氣流中,直至100% CO2,以及在160至300℃溫度范圍內的CO2吸附動力學(圖4A)。較高的CO2濃度和較高的溫度導致了更快的吸附動力學和更短的平衡時間(圖4B)。當在300℃下暴露于20% CO2的N2氣流中時,ZnH-MFU-4l在9秒內達到了平衡CO2容量(3.12 mmol/g)的90%(圖4A)。這一容量與在300℃和200 mbar CO2下通過CO2等溫線測量確定的容量相似(3.05 mmol/g)。對于CO2吸附(20% CO2在N2中)和脫附(在N2下)的變溫動力學曲線,使用一階速率定律進行了滿意的模型擬合(圖4C)。應用艾林方程得出了在298 K下的活化熵和活化焓的值,分別為ΔHads??= 54(4) kJ/mol 和 ΔSads??= ?130(4) J/(mol·K),揭示了與CO2活化相關的顯著熵懲罰。對于脫羧反應,活化焓非常大,盡管活化熵很小。

圖5| CO2插入Zn-H鍵的計算自由能景觀

要點:
1.本文對模型簇Zn5H4(bta)6(bta?=苯三唑)進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,得到的吸附和解吸的活化焓和熵與實驗值一致[ΔHads?(計算) = 60 kJ/mol, ΔSads?(計算) = ?116 J/(mol·K), ΔHdes?(計算) = 141 kJ/mol, ΔSdes?(計算) = 1.8 J/(mol·K)]。使用在25℃和275℃下CO2吸附的相應計算吉布斯活化能[ΔGads,25℃??= 95 kJ/mol, ΔGads,275℃??= 124 kJ/mol; 圖5A],并采用在這些溫度下解出的阿倫尼烏斯方程的比例,發(fā)現(xiàn)在275℃時CO2插入的速率常數(shù)比在25℃時高出五個數(shù)量級,這解釋了為什么CO2的化學吸附只在高溫下發(fā)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CO2插入的計算過渡態(tài)中,氫化物配體與其中一個苯三唑配體緊密接觸,導致一個不利的空間相互作用,這可能是造成較大動能障礙的一個因素(圖5B)。

總結與展望
本文展示了多孔金屬有機框架ZnH-MFU-4l在200℃以上的溫度下選擇性且可逆地捕獲大量CO2,這種溫度范圍在固有多孔固體中是前所未有的,并引入了在高溫條件下使用此類材料進行燃燒后CO2捕獲的可能性。這項工作提出了設計反應性MOFs用于高溫捕獲工業(yè)相關氣體的前景,這可促進替代其他關鍵分離的能源密集型方案,甚至可通過吸附增強來降低反應溫度。

原文鏈接:

https://www.science.org/doi/10.1126/science.adk5697

文章來源:科學百曉生

貝士德?吸附表征?全系列測試方案

圖片

測樣、送檢咨詢:楊老師

138 1051 2843(同微信)

Science:MOF有效捕獲CO2

發(fā)布日期:2024-12-12 來源:貝士德儀器

▲第一作者:Rachel C. Rohde,Kurtis M. Carsch
通訊作者:Jeffrey R. Long
通訊單位: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,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
DOI:10.1126/science.adk5697
研究背景
碳捕獲可以減輕點源二氧化碳(CO2)排放,但基于胺的碳捕獲技術難以廣泛應用。在接近工業(yè)廢氣流的溫度(>200℃)下捕獲CO2引起了人們的關注,盡管在這些溫度下操作的金屬氧化物吸附劑通常表現(xiàn)出緩慢的CO2吸收動力學和對循環(huán)的不穩(wěn)定性。


研究問題
本文開發(fā)了一種具有末端氫化鋅位點的多孔金屬有機框架,該材料能夠在200℃以上的溫度下可逆地結合CO2——這種條件對于本征多孔材料來說是前所未有的。氣體吸附、結構、光譜和計算分析闡明了這種轉變的快速、可逆性質。結果表明,該材料能夠在低CO2濃度和高溫條件下進行深度碳捕獲。

圖1| 鋅氫化物金屬有機框架中的可逆高溫CO2捕獲

要點:
1.在多胺修飾的金屬有機框架(MOFs)中,CO2可逆地插入到金屬-胺鍵中,形成氨基甲酸鹽物種。另一個CO2插入化學的例子是CO2與金屬氫化物反應生成金屬甲酸酯,這在分子化學文獻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證實,并且在尋找可持續(xù)利用CO2途徑的研究中引起了廣泛關注。對于MOF Zn5(O2CH)xCl4?x(btdd)3,其逆向反應已被相關學者報道,當溫度超過200℃時,會釋放出CO2并形成ZnH-MFU-4l (圖1A)。

2.本文展示了ZnH-MFU-4l同樣能夠可逆地捕獲CO2以形成Zn(O2CH)-MFU-4l,但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化學反應發(fā)生在約200至400℃之間(圖1B)。原位結構和光譜數(shù)據(jù)證實了這一插入機制的定量性質,而擴展的CO2吸附-解吸循環(huán)、穿透曲線和動力學分析則突顯了這種機制的穩(wěn)健性及其在從各種點源捕獲CO2方面的潛在相關性。

圖2|ZnH-MFU-4l在高溫下的等壓和等溫CO2吸附數(shù)據(jù)

要點:
1.盡管之前沒有關于ZnH-MFU-4l在大氣和潮濕環(huán)境中穩(wěn)定性的報道,本文發(fā)現(xiàn)它在室溫下的自然環(huán)境中至少可以穩(wěn)定存在18個月,這一點通過粉末X射線衍射和紅外分析得到了證實。在純氮氣環(huán)境下對ZnH-MFU-4l進行熱重分析(TGA)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該框架在約450℃下仍具有熱穩(wěn)定性;在N2氣氛下,Zn(O2CH)-MFU-4l脫羧生成ZnH-MFU-4l的過程發(fā)生在180℃以上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純CO2氣氛下收集的Zn(O2CH)-MFU-4l的TGA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樣品質量直到300℃才逐漸下降,這表明在這些條件下脫羧反應受到了抑制(圖2A)。相比之下,在純CO2氣氛下收集的ZnH-MFU-4l的TGA數(shù)據(jù)中,最初出現(xiàn)了小的質量增加,然后直到約50℃時接近平臺期,之后質量單調增加到100℃,并相對恒定至300℃。超過110℃后,ZnH-MFU-4l的曲線與Zn(O2CH)-MFU-4l相似,這表明質量增加與CO2插入Zn–H單元生成Zn(O2CH)-MFU-4l有關。在只有20% CO2的N2氣氛下收集的ZnH-MFU-4l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出類似的曲線。

2.為了進一步研究ZnH-MFU-4l的溫度依賴性CO2吸附特性,本文在25℃至300℃之間收集了單組分CO2吸附等溫線(圖2B)。在25℃和50℃時,CO2的吸附呈現(xiàn)出逐漸且單調的方式,材料在1 bar下的容量分別為1.16 mmol/g和1.15 mmol/g。然而,在100℃時,低壓下的吸附非常陡峭,表明CO2在框架內的結合力很強,材料在1 bar下達到了3.23 mmol/g的容量。這種隨著溫度升高而CO2容量急劇增加的現(xiàn)象之前未曾在MOFs中報道過,通常MOFs的CO2容量會隨著從環(huán)境溫度加熱而單調下降。

圖3| ZnH-MFU-4l中可逆CO2吸收的光譜和結構表征

要點:
1.本文利用X射線衍射和固態(tài)核磁共振(NMR)光譜技術,研究了ZnH-MFU-4l捕獲CO2的機理。在200℃下,將ZnH-MFU-4l晶體暴露于200 mbar CO2中10分鐘,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分析發(fā)現(xiàn)其轉化為Zn(O2CH)-MFU-4l,證實了ZnH-MFU-4l中的CO2捕獲是通過CO2插入到Zn–H鍵中實現(xiàn)的(圖1B)。通過交叉極化從1H獲得的固態(tài)13C魔角旋轉NMR光譜,收集了Zn(O2CH)-MFU-4l、ZnH-MFU-4l以及在280℃下暴露于約1 bar?13CO2的ZnH-MFU-4l樣品的數(shù)據(jù)(圖3A)。在所有三個光譜中,位于100.9、139.3和142.8百萬分之一(ppm)的峰被歸屬于btdd2?連接體,而Zn(O2CH)-MFU-4l和Zn(O213CH)-MFU-4l光譜中位于170.8 ppm的13C共振被歸屬于結合的甲酸根碳原子。在Zn(O2CH)-MFU-4l的固態(tài)1H NMR光譜中,甲酸根C–H共振位于8.9 ppm。在Zn(O213CH)-MFU-4l中,由于與13C的j耦合(約190 Hz),這一特征分裂為8.6和9.1 ppm的兩個共振,與之前報道的甲酸根j耦合值195 Hz一致,并通過13C{1H} CP-HETCOR(交叉極化異核相關)數(shù)據(jù)得到支持。

2.本文收集了ZnH-MFU-4l在250℃下暴露于200 mbar干燥CO2的現(xiàn)場漫反射紅外傅里葉變換光譜(DRIFTS)數(shù)據(jù),這些數(shù)據(jù)支持了CO2插入機制的可逆性和快速性。通過從ZnH-MFU-4l在250℃下的光譜中減去CO2處理樣品隨時間變化的光譜,生成了時間分辨的差異光譜(圖3B)。在1分鐘的時間內,位于1613和2863 cm?1處的寬正振動峰逐漸增長,本文將這些分別歸因于甲酸根的C=O和C–H振動,同時伴隨著1792 cm?1處Zn–H振動的消失,這表明ZnH-MFU-4l轉化為Zn(O2CH)-MFU-4l。

圖4| CO2吸附和解吸的動力學

要點:
1.本文研究了ZnH-MFU-4l在含有低至1.5% CO2的N2氣流中,直至100% CO2,以及在160至300℃溫度范圍內的CO2吸附動力學(圖4A)。較高的CO2濃度和較高的溫度導致了更快的吸附動力學和更短的平衡時間(圖4B)。當在300℃下暴露于20% CO2的N2氣流中時,ZnH-MFU-4l在9秒內達到了平衡CO2容量(3.12 mmol/g)的90%(圖4A)。這一容量與在300℃和200 mbar CO2下通過CO2等溫線測量確定的容量相似(3.05 mmol/g)。對于CO2吸附(20% CO2在N2中)和脫附(在N2下)的變溫動力學曲線,使用一階速率定律進行了滿意的模型擬合(圖4C)。應用艾林方程得出了在298 K下的活化熵和活化焓的值,分別為ΔHads??= 54(4) kJ/mol 和 ΔSads??= ?130(4) J/(mol·K),揭示了與CO2活化相關的顯著熵懲罰。對于脫羧反應,活化焓非常大,盡管活化熵很小。

圖5| CO2插入Zn-H鍵的計算自由能景觀

要點:
1.本文對模型簇Zn5H4(bta)6(bta?=苯三唑)進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,得到的吸附和解吸的活化焓和熵與實驗值一致[ΔHads?(計算) = 60 kJ/mol, ΔSads?(計算) = ?116 J/(mol·K), ΔHdes?(計算) = 141 kJ/mol, ΔSdes?(計算) = 1.8 J/(mol·K)]。使用在25℃和275℃下CO2吸附的相應計算吉布斯活化能[ΔGads,25℃??= 95 kJ/mol, ΔGads,275℃??= 124 kJ/mol; 圖5A],并采用在這些溫度下解出的阿倫尼烏斯方程的比例,發(fā)現(xiàn)在275℃時CO2插入的速率常數(shù)比在25℃時高出五個數(shù)量級,這解釋了為什么CO2的化學吸附只在高溫下發(fā)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CO2插入的計算過渡態(tài)中,氫化物配體與其中一個苯三唑配體緊密接觸,導致一個不利的空間相互作用,這可能是造成較大動能障礙的一個因素(圖5B)。

總結與展望
本文展示了多孔金屬有機框架ZnH-MFU-4l在200℃以上的溫度下選擇性且可逆地捕獲大量CO2,這種溫度范圍在固有多孔固體中是前所未有的,并引入了在高溫條件下使用此類材料進行燃燒后CO2捕獲的可能性。這項工作提出了設計反應性MOFs用于高溫捕獲工業(yè)相關氣體的前景,這可促進替代其他關鍵分離的能源密集型方案,甚至可通過吸附增強來降低反應溫度。

原文鏈接:

https://www.science.org/doi/10.1126/science.adk5697

文章來源:科學百曉生

貝士德?吸附表征?全系列測試方案

圖片

測樣、送檢咨詢:楊老師

138 1051 2843(同微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