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>分析測試中心>

【Small】具有超強乙烷納米阱的氨基功能化MOFs用于乙烷/乙烯的高效分離

【Small】具有超強乙烷納米阱的氨基功能化MOFs用于乙烷/乙烯的高效分離
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8-30 來源:貝士德儀器

全文概述

開發(fā)高性能多孔材料來分離乙烷和乙烯是化學工業(yè)中一項重要但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任務(wù)。西安交通大學楊慶遠教授團隊開發(fā)出了一種新型的超強C2H6納米阱材料CuIn(3-ain)4,它利用多種主客體相互作用來高效捕獲C2H6分子并分離C2H6/C2H4混合物。在6.25 kPa298 K條件下,該材料對C2H6的吸附量高達2.38 mmol/g,對C2H6/C2H4的選擇性為3.42(10:90)。此外,等摩爾C2H6/C2H4298 K下表現(xiàn)出較高的分離潛能?Q (2286 mmol/L)。動力學吸附實驗表明,CuIn(3-ain)4C2H6具有較高的吸附率,可作為捕獲C2H6和分離C2H6/C2H4的新型基準材料。且CuIn(3-ain)4333 K的高溫下也能保持其分離性能。理論模擬和單晶X射線衍射對如何調(diào)控孔隙尺寸和幾何形狀來調(diào)節(jié)選擇性吸附特性提供了重要的見解。CuIn(3-ain)4C2H6/C2H4混合氣體的優(yōu)異分離性能得到了穿透性實驗的證實。

背景介紹

傳統(tǒng)工業(yè)分離乙烷乙烯的方法存在高能耗,高投資等缺陷,因此急需開發(fā)出一種綠色節(jié)能經(jīng)濟的方法進行替代。多孔材料的吸附分離技術(shù)具有低能耗,低投入的潛在優(yōu)勢,其中MOFs由于其獨特的孔隙結(jié)構(gòu),成為吸附分離工藝中的重要材料之一。在乙烯乙烷分離領(lǐng)域中,具有乙烷選擇性MOFs可以降低解吸能耗,實現(xiàn)一步純化乙烯。但目前所報道的MOFs材料存在吸附能力有限,選擇性不足等問題。另一方面,在實際工業(yè)場景中混氣的溫度通常高于環(huán)境溫度,且在高溫下分離烯烴烷烴有利于提高效率,節(jié)約能源。因此,在更接近模擬工業(yè)環(huán)境的條件下評估吸附劑的性能是至關(guān)重要的。但目前C2H6選擇性MOFs在較高溫度下的性能卻很少被研究和實現(xiàn)。因此,開發(fā)能夠在高溫下有效分離C2H6/C2H4混合物的吸附劑勢在必行。本文通過氨基功能化,對孔環(huán)境精確調(diào)控,實現(xiàn)優(yōu)異的C2H6/C2H4分離(方案1)。
材料合成與結(jié)構(gòu)
CuIn(ina)4是雙重互穿金剛石(dia)網(wǎng)絡(luò),具有沿a軸延伸的方形通道。在N,N-二乙基甲酰胺(DEF)/甲醇混合物中,CuI、In(NO3)3·xH2O3-氨基異煙酸100℃下進行熱溶劑熱反應(yīng),生成CuIn(3-ain)4的橙色晶體。單晶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,CuIn(3-ain)4晶體屬于正交Fdd2空間群。該結(jié)構(gòu)由兩個不同的四面體配位單元[CuN4]+[In(COO)4]?組成,由3-氨基異煙酸連接。Cu+離子由四個獨立的3-氨基異煙酸配體的吡啶氮原子四面體配位,而In3+離子由四個配體的羧酸基螯合,遵循軟硬酸堿理論,構(gòu)建了一個具有菱形拓撲結(jié)構(gòu)的開放三維中性框架。與CuIn(ina)4相比,氨基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減小某些方向上可達孔空間的大小,有助于形成具有更多相互作用位點的孔表面。
吸附行為
CuIn(ina)4CuIn(3-ain)4的永久孔隙率通過195 KCO2吸附等溫線進行驗證(2a)。兩種材料均表現(xiàn)出典型的I型吸附等溫線。測定了CuIn(ina)4CuIn(3-ain)4(BET)表面積分別為472 m2/g429 m2/g?;?/span>H-K方法,計算CuIn(ina)4的孔徑分布(PSD)0.67 nm。在整合-NH2后,CuIn(3-ain)4PSD減小到0.54 nm。298K下吸附等溫線表明(圖2b,氨基功能化后的CuIn(3-ain)4C2H6C2H4的吸附等溫線陡度明顯增加,C2H4的吸附量為2.68 mmol/g,對C2H6的吸附量為2.71 mmol/g (2b)?。在313K333 K時,CuIn(3-ain)4?C2H6的吸附值分別為2.682.65 mmol/g,吸附量沒有明顯的減少。這種特殊的性能在其他C2H6選擇性MOF吸附劑中很少觀察到(2d)。且在低壓6.25 kPa下,CuIn(3-ain)4的吸附量能達到2.38 mmol/g,超過了大多數(shù)現(xiàn)有吸附劑,結(jié)果表明CuIn(3-ain)4在分離C2H6/C2H4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。
IAST和分離潛能
利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論(IAST)進一步量化了C2H6/C2H4二元混合物在298 K下的吸附選擇性。在C2H6/C2H4混合物(50/5010/90)中,CuIn(ina)4IAST選擇性分別為1.911.97。而CuIn(3-ain)4對相同混合物表現(xiàn)出更高的選擇性,分別為3.323.42(3a)。在1 bar下,C2H6的吸附量超過2.68 mmol/ g,而C2H6/C2H4(50/50)的分離選擇性超過3.32的情況極為罕見(3b)。此外,其在313333 K時分別保持在3.082.86(3c),適合工業(yè)應(yīng)用。進一步計算分離潛能?Q來估計CuIn(3-ain)4在固定床吸附器中的C2H6/C2H4分離能力(3d)。結(jié)果表明常溫條件下,CuIn(3-ain)4對等摩爾C2H6/C2H4的最大回收率可達2286 mmol/L;這個值明顯超過了CuIn(ina)4,這可能代表了迄今為止最高的分離潛能。Qst計算表明,與其他材料相比,CuIn(3-ain)4表現(xiàn)出明顯較低的Qst值(32.11 kJ/mol),表明在溫和條件下具有很高的再生能力。
動力學吸附
通過氣體動力學吸附實驗,探討了298 K100 kPa下氣體吸附質(zhì)與吸附劑之間的傳質(zhì)效應(yīng)。如圖4a、b所示,CuIn(ina)4CuIn(3-ain)4C2H6的最大吸附速率分別為0.270.54 mmol/g/s。值得注意的是,CuIn(3-ain)4的最大吸附速率是CuIn(ina)4的兩倍。這種差異可歸因于最佳孔徑和內(nèi)部胺官能團的存在增強乙烷的擴散和捕獲。此外,CuIn(3-ain)4C2H6的吸附速率高于對C2H4的吸附速率,進一步驗證了該材料對C2H6的高親和力。此外,研究了在313333 K溫度下,在100 kPa下,CuIn(3-ain)4對乙烷的吸附速率曲線,以評估溫度對吸附動力學的影響(4c,d)。實驗表明,CuIn(3-ain)4C2H6的吸附率隨溫度升高而升高。這有助于在高溫下保持CuIn(3-ain)4的高吸附能力。這些結(jié)果表明,氣體在這兩種MOFs中的吸附不僅受熱力學因素的影響,還受動力學吸附效應(yīng)的影響,從而對整個吸附過程產(chǎn)生協(xié)同影響。
吸附位點
通過巨正則蒙特卡羅(GCMC)模擬和DFT計算探究了氣體分子與宿主框架之間的結(jié)合相互作用。圖5a,b所示,C2H6分子與框架產(chǎn)生多種超分子相互作用。每個C2H6分子通過兩個C-H··O相互作用以H鍵與周圍的羧酸氧原子連接,距離為3.01 ~ 3.27 ?,并在3.27 ?處與吡啶環(huán)形成CH···Π相互作用。此外,C2H6分子與含氮基團相互作用形成3個強的CH···N氫鍵,而吸附的C2H4分子在較遠距離上與骨架的相互作用較少,主要通過CH··O相互作用(2.78 ~ 3.09 ?)、CH···N相互作用(3.50 ?)CH···N相互作用(3.26 ?)與骨架發(fā)生相互作用。鍵長的變化證實了氨基的加入改變了主客體相互作用動力學,氨基和氫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增強了C2H6的吸附。CuIn(3-ain)4C2H6的溫度不敏感主要依賴于多個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協(xié)同作用。圖5c、d顯示了CuIn(3-ain)4中客體氣體分子(C2H6)的模擬空間分布。
動態(tài)穿透實驗
為了評估CuIn(3-ain)4C2H6/C2H4混合物的分離效果,在298 ~ 333 K的溫度范圍內(nèi)進行了穿透性實驗。圖6a表明,CuIn(3-ain)4能在298K下有效分離C2H6/C2H4混合物,在初始吹掃過程中,首先檢測到C2H4(>99.95%),C2H6的保留時間為267 s/g。單次穿透可從C2H6/C2H4(50/50)混合物中回收7.64 L/ kg C2H4(純度≥99.5%)。圖6b進一步證實了CuIn(3-ain)4在較寬溫度范圍內(nèi)的適應(yīng)性。本文針對實際工業(yè)場景即C2H6/C2H4(10/901/15)混合物進行了穿透性實驗。進一步證明了CuIn(3-ain)4即使在低濃度C2H6下也能有效純化C2H4。從C2H6/C2H4(10/90)的穿透曲線中,確定了C2H6C2H4的動態(tài)吸附量分別為0.681.55 mmol/g。C2H6/C2H4的動態(tài)分離選擇性為3.95,顯著高于靜態(tài)選擇性3.42,表明CuIn(3-ain)4具有優(yōu)異的動態(tài)分離性能。CuIn(3-ain)4在經(jīng)過多次循環(huán)動態(tài)穿透實驗仍能保持其原本的動態(tài)分離性能。且CuIn(3-ain)4的估計成本為≈$40 /kgCuIn(3-ain)4具有出色的分離效率,耐用性和成本效益,有望應(yīng)用于實際工業(yè)。

總結(jié)與展望

綜上所述,本文通過引入氨基,成功地合成了一種新的乙烷選擇性吸附材料CuIn(3-ain)4。該材料對乙烷具有較強的吸附親和性,在低壓下達到飽和,對C2H6/C2H4混合物具有優(yōu)異的分離性能,在MOF材料中具有較高的分離潛力。CuIn(3-ain)4C2H6/C2H4-IAST選擇性優(yōu)于大多數(shù)已知的C2H6選擇性MOF材料。此外,CuIn(3-ain)4的吸附能力和分離潛力在很寬的溫度范圍內(nèi)保持一致,使其非常適合乙烯提純。由于分離過程僅部分依賴于熱力學,因此可以利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協(xié)同效應(yīng)在適度的Qst下有效和選擇性地吸附C2H6。動態(tài)穿透實驗證實了CuIn(3ain)4C2H6/C2H4的優(yōu)異分離性能。理論模擬提供了如何通過控制孔隙尺寸和幾何形狀來微調(diào)吸附劑的選擇性吸附特性的見解。CuIn(3-ain)4C2H6/C2H4分離中的成功應(yīng)用為C2H6選擇性MOFs的設(shè)計提供了新的參考,并激勵了進一步研究其在其他復雜烷烴/烯烴分離任務(wù)中的潛力。

文章鏈接:?

https://doi.org/10.1002/smll.202402382

貝士德?吸附表征?全系列測試方案

圖片

測樣、送檢咨詢:楊老師

138 1051 2843(同微信)

【Small】具有超強乙烷納米阱的氨基功能化MOFs用于乙烷/乙烯的高效分離
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8-30 來源:貝士德儀器

全文概述

開發(fā)高性能多孔材料來分離乙烷和乙烯是化學工業(yè)中一項重要但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任務(wù)。西安交通大學楊慶遠教授團隊開發(fā)出了一種新型的超強C2H6納米阱材料CuIn(3-ain)4,它利用多種主客體相互作用來高效捕獲C2H6分子并分離C2H6/C2H4混合物。在6.25 kPa298 K條件下,該材料對C2H6的吸附量高達2.38 mmol/g,對C2H6/C2H4的選擇性為3.42(10:90)。此外,等摩爾C2H6/C2H4298 K下表現(xiàn)出較高的分離潛能?Q (2286 mmol/L)。動力學吸附實驗表明,CuIn(3-ain)4C2H6具有較高的吸附率,可作為捕獲C2H6和分離C2H6/C2H4的新型基準材料。且CuIn(3-ain)4333 K的高溫下也能保持其分離性能。理論模擬和單晶X射線衍射對如何調(diào)控孔隙尺寸和幾何形狀來調(diào)節(jié)選擇性吸附特性提供了重要的見解。CuIn(3-ain)4C2H6/C2H4混合氣體的優(yōu)異分離性能得到了穿透性實驗的證實。

背景介紹

傳統(tǒng)工業(yè)分離乙烷乙烯的方法存在高能耗,高投資等缺陷,因此急需開發(fā)出一種綠色節(jié)能經(jīng)濟的方法進行替代。多孔材料的吸附分離技術(shù)具有低能耗,低投入的潛在優(yōu)勢,其中MOFs由于其獨特的孔隙結(jié)構(gòu),成為吸附分離工藝中的重要材料之一。在乙烯乙烷分離領(lǐng)域中,具有乙烷選擇性MOFs可以降低解吸能耗,實現(xiàn)一步純化乙烯。但目前所報道的MOFs材料存在吸附能力有限,選擇性不足等問題。另一方面,在實際工業(yè)場景中混氣的溫度通常高于環(huán)境溫度,且在高溫下分離烯烴烷烴有利于提高效率,節(jié)約能源。因此,在更接近模擬工業(yè)環(huán)境的條件下評估吸附劑的性能是至關(guān)重要的。但目前C2H6選擇性MOFs在較高溫度下的性能卻很少被研究和實現(xiàn)。因此,開發(fā)能夠在高溫下有效分離C2H6/C2H4混合物的吸附劑勢在必行。本文通過氨基功能化,對孔環(huán)境精確調(diào)控,實現(xiàn)優(yōu)異的C2H6/C2H4分離(方案1)。
材料合成與結(jié)構(gòu)
CuIn(ina)4是雙重互穿金剛石(dia)網(wǎng)絡(luò),具有沿a軸延伸的方形通道。在N,N-二乙基甲酰胺(DEF)/甲醇混合物中,CuIIn(NO3)3·xH2O3-氨基異煙酸100℃下進行熱溶劑熱反應(yīng),生成CuIn(3-ain)4的橙色晶體。單晶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,CuIn(3-ain)4晶體屬于正交Fdd2空間群。該結(jié)構(gòu)由兩個不同的四面體配位單元[CuN4]+[In(COO)4]?組成,由3-氨基異煙酸連接。Cu+離子由四個獨立的3-氨基異煙酸配體的吡啶氮原子四面體配位,而In3+離子由四個配體的羧酸基螯合,遵循軟硬酸堿理論,構(gòu)建了一個具有菱形拓撲結(jié)構(gòu)的開放三維中性框架。與CuIn(ina)4相比,氨基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減小某些方向上可達孔空間的大小,有助于形成具有更多相互作用位點的孔表面。
吸附行為
CuIn(ina)4CuIn(3-ain)4的永久孔隙率通過195 KCO2吸附等溫線進行驗證(2a)。兩種材料均表現(xiàn)出典型的I型吸附等溫線。測定了CuIn(ina)4CuIn(3-ain)4(BET)表面積分別為472 m2/g429 m2/g?;?/span>H-K方法,計算CuIn(ina)4的孔徑分布(PSD)0.67 nm。在整合-NH2后,CuIn(3-ain)4PSD減小到0.54 nm。298K下吸附等溫線表明(圖2b,氨基功能化后的CuIn(3-ain)4C2H6C2H4的吸附等溫線陡度明顯增加,C2H4的吸附量為2.68 mmol/g,對C2H6的吸附量為2.71 mmol/g (2b)?。在313K333 K時,CuIn(3-ain)4?C2H6的吸附值分別為2.682.65 mmol/g,吸附量沒有明顯的減少。這種特殊的性能在其他C2H6選擇性MOF吸附劑中很少觀察到(2d)。且在低壓6.25 kPa下,CuIn(3-ain)4的吸附量能達到2.38 mmol/g,超過了大多數(shù)現(xiàn)有吸附劑,結(jié)果表明CuIn(3-ain)4在分離C2H6/C2H4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。
IAST和分離潛能
利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論(IAST)進一步量化了C2H6/C2H4二元混合物在298 K下的吸附選擇性。在C2H6/C2H4混合物(50/5010/90)中,CuIn(ina)4IAST選擇性分別為1.911.97。而CuIn(3-ain)4對相同混合物表現(xiàn)出更高的選擇性,分別為3.323.42(3a)。在1 bar下,C2H6的吸附量超過2.68 mmol/ g,而C2H6/C2H4(50/50)的分離選擇性超過3.32的情況極為罕見(3b)。此外,其在313333 K時分別保持在3.082.86(3c),適合工業(yè)應(yīng)用。進一步計算分離潛能?Q來估計CuIn(3-ain)4在固定床吸附器中的C2H6/C2H4分離能力(3d)。結(jié)果表明常溫條件下,CuIn(3-ain)4對等摩爾C2H6/C2H4的最大回收率可達2286 mmol/L;這個值明顯超過了CuIn(ina)4,這可能代表了迄今為止最高的分離潛能。Qst計算表明,與其他材料相比,CuIn(3-ain)4表現(xiàn)出明顯較低的Qst值(32.11 kJ/mol),表明在溫和條件下具有很高的再生能力。
動力學吸附
通過氣體動力學吸附實驗,探討了298 K100 kPa下氣體吸附質(zhì)與吸附劑之間的傳質(zhì)效應(yīng)。如圖4ab所示,CuIn(ina)4CuIn(3-ain)4C2H6的最大吸附速率分別為0.270.54 mmol/g/s。值得注意的是,CuIn(3-ain)4的最大吸附速率是CuIn(ina)4的兩倍。這種差異可歸因于最佳孔徑和內(nèi)部胺官能團的存在增強乙烷的擴散和捕獲。此外,CuIn(3-ain)4C2H6的吸附速率高于對C2H4的吸附速率,進一步驗證了該材料對C2H6的高親和力。此外,研究了在313333 K溫度下,在100 kPa下,CuIn(3-ain)4對乙烷的吸附速率曲線,以評估溫度對吸附動力學的影響(4c,d)。實驗表明,CuIn(3-ain)4C2H6的吸附率隨溫度升高而升高。這有助于在高溫下保持CuIn(3-ain)4的高吸附能力。這些結(jié)果表明,氣體在這兩種MOFs中的吸附不僅受熱力學因素的影響,還受動力學吸附效應(yīng)的影響,從而對整個吸附過程產(chǎn)生協(xié)同影響。
吸附位點
通過巨正則蒙特卡羅(GCMC)模擬和DFT計算探究了氣體分子與宿主框架之間的結(jié)合相互作用。圖5a,b所示,C2H6分子與框架產(chǎn)生多種超分子相互作用。每個C2H6分子通過兩個C-H··O相互作用以H鍵與周圍的羧酸氧原子連接,距離為3.01 ~ 3.27 ?,并在3.27 ?處與吡啶環(huán)形成CH···Π相互作用。此外,C2H6分子與含氮基團相互作用形成3個強的CH···N氫鍵,而吸附的C2H4分子在較遠距離上與骨架的相互作用較少,主要通過CH··O相互作用(2.78 ~ 3.09 ?)CH···N相互作用(3.50 ?)CH···N相互作用(3.26 ?)與骨架發(fā)生相互作用。鍵長的變化證實了氨基的加入改變了主客體相互作用動力學,氨基和氫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增強了C2H6的吸附。CuIn(3-ain)4C2H6的溫度不敏感主要依賴于多個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協(xié)同作用。圖5cd顯示了CuIn(3-ain)4中客體氣體分子(C2H6)的模擬空間分布。
動態(tài)穿透實驗
為了評估CuIn(3-ain)4C2H6/C2H4混合物的分離效果,在298 ~ 333 K的溫度范圍內(nèi)進行了穿透性實驗。圖6a表明,CuIn(3-ain)4能在298K下有效分離C2H6/C2H4混合物,在初始吹掃過程中,首先檢測到C2H4(>99.95%),C2H6的保留時間為267 s/g。單次穿透可從C2H6/C2H4(50/50)混合物中回收7.64 L/ kg C2H4(純度≥99.5%)。圖6b進一步證實了CuIn(3-ain)4在較寬溫度范圍內(nèi)的適應(yīng)性。本文針對實際工業(yè)場景即C2H6/C2H4(10/901/15)混合物進行了穿透性實驗。進一步證明了CuIn(3-ain)4即使在低濃度C2H6下也能有效純化C2H4。從C2H6/C2H4(10/90)的穿透曲線中,確定了C2H6C2H4的動態(tài)吸附量分別為0.681.55 mmol/g。C2H6/C2H4的動態(tài)分離選擇性為3.95,顯著高于靜態(tài)選擇性3.42,表明CuIn(3-ain)4具有優(yōu)異的動態(tài)分離性能。CuIn(3-ain)4在經(jīng)過多次循環(huán)動態(tài)穿透實驗仍能保持其原本的動態(tài)分離性能。且CuIn(3-ain)4的估計成本為≈$40 /kgCuIn(3-ain)4具有出色的分離效率,耐用性和成本效益,有望應(yīng)用于實際工業(yè)。

總結(jié)與展望

綜上所述,本文通過引入氨基,成功地合成了一種新的乙烷選擇性吸附材料CuIn(3-ain)4。該材料對乙烷具有較強的吸附親和性,在低壓下達到飽和,對C2H6/C2H4混合物具有優(yōu)異的分離性能,在MOF材料中具有較高的分離潛力。CuIn(3-ain)4C2H6/C2H4-IAST選擇性優(yōu)于大多數(shù)已知的C2H6選擇性MOF材料。此外,CuIn(3-ain)4的吸附能力和分離潛力在很寬的溫度范圍內(nèi)保持一致,使其非常適合乙烯提純。由于分離過程僅部分依賴于熱力學,因此可以利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協(xié)同效應(yīng)在適度的Qst下有效和選擇性地吸附C2H6。動態(tài)穿透實驗證實了CuIn(3ain)4C2H6/C2H4的優(yōu)異分離性能。理論模擬提供了如何通過控制孔隙尺寸和幾何形狀來微調(diào)吸附劑的選擇性吸附特性的見解。CuIn(3-ain)4C2H6/C2H4分離中的成功應(yīng)用為C2H6選擇性MOFs的設(shè)計提供了新的參考,并激勵了進一步研究其在其他復雜烷烴/烯烴分離任務(wù)中的潛力。

文章鏈接:?

https://doi.org/10.1002/smll.202402382

貝士德?吸附表征?全系列測試方案

圖片

測樣、送檢咨詢:楊老師

138 1051 2843(同微信)